病原生物學(專業(yè)課)
Pathogen
Biology
課程編碼:10100016
課程性質:專業(yè)必修課
學時學分: 40 學時,,理論 40 學時,,輔導講習實驗 0 學時,, 2.5 學分,。
開課院系所:基礎醫(yī)學院病原生物學與醫(yī)學免疫學系
開課時間:春季學期
授課方式:講授,、Team-based
Learning (TBL)
授課對象(對象層次,、專業(yè)):基礎醫(yī)學及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考核方法:形成性評價(考勤10%,,文獻討論50%,,課程論文40%)
教學目的及要求:
目的: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研究生了解病原體與宿主和細胞之間的關系及其作用機理,,有目的地把研究生引入本學科前沿知識以及體現(xiàn)當代科學發(fā)展特征的多學科間的知識交叉與滲透,,為其后續(xù)開展科研和臨床工作做好理論和實踐的準備,。要求:掌握多學科交互下病原生物的致病機制及其感染與免疫的基本規(guī)律,從基因和分子平上研究病原體與宿主細胞之間的相互關系,,熟悉發(fā)展快速,、準確診斷病原體感染的新技術,了解篩選新型抗感染藥物及高效,、安全的疫苗的研究進展,,為將來從事臨床醫(yī)學的防治工作和科研工作奠定基礎。
主要內(nèi)容及學時分配:
專題一 自身免疫病的感染機制
10 學時
1.自身免疫病的概念及類型
2.病原微生物感染與自身免疫病
3.進展與發(fā)現(xiàn)
專題二 胞內(nèi)寄生菌感染的致病機制
10 學時
1.胞內(nèi)寄生菌的生物學特性
2.胞內(nèi)菌的致病性
專題三 寄生蟲的感染與免疫 10學時
1.宿主對寄生蟲感染的免疫反應
2.寄生蟲感染免疫的特點
3.蠕蟲感染與免疫
4.原蟲感染與免疫
專題五 感染與免疫 10學時
1.細菌的感染與免疫
2.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教材及主要參考書目:
1.《病原與宿主防御系統(tǒng)》,,徐繼茹,,呂昌龍 主編,2016年第1版,,科學出版社,。
2. 《Microbiology》,哈維 (Richard A.Harvey), 科內(nèi)利森 (Cynthia Nau Cornclissen) 主編,,2013年第3版,,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
3.《Review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Warren Levinson,MD,PHD. 主編,,2012年第12版,McGraw-Hill出版社,。
4.《Human
Parasitology: With Notes on Bacteriology, Mycology, Laboratory Diagnosis,
Hematology (Classic Reprint)》,,Damaso
Rivas主編,2015年第1版,,Forgotten Books出版社,。
5. 相關專題的中、外文獻,。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http://epub.cnki.net/kns/default.htm
課程簡介:
病原生物學是研究與疾病有關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立克次體,、衣原體等)和寄生蟲(包括原蟲,、蠕蟲、醫(yī)學節(jié)肢動物)的生物學規(guī)律,、致病機理及其與宿主之間相互作用的科學,。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人類生活的改善和和行為方式的改變以及環(huán)境,、氣候的變化,人類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譜”也發(fā)生了重大變化,,加上病原體對抗生素耐藥性的產(chǎn)生和新的病原體因子的發(fā)現(xiàn),,人類仍面臨著與病原生物斗爭的嚴峻挑戰(zhàn),。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研究生掌握病原生物學專業(yè)領域和交叉學科的國內(nèi),、外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方法和技術,初步具有運用病原生物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思考和解決與本專業(yè)相關問題及獨立從事病原生物學科研工作的能力,。